(浩浩荡荡的游神队伍)
炉山脚下的连江县透堡镇是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,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。民风淳朴,民俗丰富。凤溪流水潺潺,沿溪两岸高挂大红灯笼,映照着富庶之地的古风古韵。每年正月,村民都把玄天上帝、妈祖等数十尊神像抬出庙宇,绕街而行,举行盛大隆重、热闹祥和的传统游神活动,吸行着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前往观看。
牛年正月初六,我慕名来到透堡镇。在古镇南门刚站定,鞭炮响起,传来了锣鼓声,游神队伍已经来眼前。锣鼓开道,横幅彩绣“合乡平安”。各路神像依次排列,高大威武,高达3米,整个队伍浩浩荡荡。神像所到,沿街各家各户燃放鞭炮,迎神祈福跪。游神队中,神像分两类,一类是身着古装的神像,由一个人站到神像内扛着,神像胸前留一小口,以便扛神像的观察、行走,这类神像比如“高哥”、“矮八”等。另一类神像端坐在彩车上,神态威严,有灵佑尊王、妈祖等神像。
队伍中“高哥”、“矮八”最引人注目,“高哥”俗称杨总管,是掌管阴间的神。高约4米,身穿白衣,戴白色高帽,吐长舌,挥羽扇,走路摇摇晃晃。“矮八”身材矮小,着黑衣,戴方形黑帽,执黑扇,一会儿向前走,一会儿又往回看,趔趔趄趄,有时还穿行在人群,逗得胆小的人尖叫不停。
队伍中还有两个“孩儿”,是可爱的大头娃娃,走走停停,有时还抱在一起,轻歌蔓舞,逗人喜爱。“孩儿”手拿纸花,有红色和白色两种,分别寓意男孩女孩,分发给新婚不久的妇人,想要男孩的领白花,想要女儿的领红花,表达了人们淳朴的生育意愿。
“铁基坪”艺术是游神队伍中是经典之笔。“铁基坪”的造型是“闽王三兄弟”形象,彩车上坐着一位,飞举双剑,剑梢各站一位。仔细一看,原来是采用木料、钢管和铁板等组成基枰架,斜向装置二根钢管,看似坐在剑梢上的闽王兄弟,实际上是坐在钢管座上。然后进行艺术加工和装饰,这就是著名的“铁基坪”民俗艺术,已列入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游神民俗活动又融入了新时代的内容,队伍中有“嫦娥奔月,神七上天”彩车,可以左右摇动的弯弯月亮,美丽的嫦娥宛如在太空中轻舞广袖。旁边两位是登上太空的“神七”宇航员。神七上天,中华民族步入太空,古镇人民以特有的民俗表达了欢欣之情。
大约十二点,神像在“尊王宫”集中,左右分列,井然有序,举办祀拜活动。下午三四点,原路返回到各自庙宇。
乡老告诉我们,透堡“游神”民俗活动已有400多年的历史。相传,明嘉靖42年(1563年),倭寇侵犯连江透堡、马鼻一带,驻扎在透堡瑞丰寺。倭冠抢夺烧杀,闹得乡村鸡狗不宁。有乡贤建议,倭寇迷信,惧怕神佛。于是,深夜派人把塘里村尊王宫的灵佑尊王神像偷偷抬放在瑞丰寺大堂。时值初夏,呼呼的西南风吹得灵佑尊王神像的胡须张扬开来,加上圆睁的双目,倭寇见到灵佑尊王目弩须张,以为是神明显灵,赶紧结伴逃离透堡,乡间始得安宁。而后,戚继光将军采用“泥橇”战术,在马鼻共歼寇400余人,连江寇乱从此平息。为了纪念灵佑尊王神像吓跑倭寇和戚将军抗倭胜利,此后,透堡镇每年都举办“游神”民俗活动,一直延续到现在。游神活动由透堡镇的黄、林、杨等大姓六个房系主办,又称“六馆”。游神前三天,他们就组织人员把天佑尊王、顺天圣母、东岳泰山、玄天上帝等神像抬到各自宗祠,称“下殿”,供村民烧香膜拜。正月初六,在全镇游神一天。